·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他山之石 >

群众关心什么就做什么

——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纪实

来源:人民日报时间:2018-04-25 09:27

   “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是农村的CBD!”说起浙江,人们常这样形容……
 
  的确,在这块土地上,城乡,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走进农村,“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这里,泠泠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惹得你想掬起喝上一口;这里,清冽的空气,被花草的芬芳浸透,诱得你想敞开胸腔劲吸……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数总是名列前茅。
 
  群众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自2003年推出以来,浙江省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终于造就了“绿富美”的人间天堂。
 
  必须着力改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田里油菜花开了,金灿灿铺满了原野。院子里,希望新村79岁的杜学集老人坐在木椅上品春茶,悠闲惬意伴着茶香四溢……
 
  希望新村,隶属于衢州市衢江区双桥乡。15年前,村子却是另一副模样:“水浑浑路黄黄,进出全靠雨鞋蹚,泥巴堆里建屋房。”
 
  说起希望新村的蜕变,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
 
  “2002年以前,村子乱呀。有钱的盖起了小洋楼,但‘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没钱的还住土房子,私搭的屋棚到处有。村道是泥巴路,雨天下不去脚。村里都养猪,屋后沤肥,苍蝇乱飞……”聊起过往,杜学集有一肚子话。“习书记真是群众的贴心人!他来浙江不久就到我们村调研,一下子就揪住了‘牛鼻子’……”
 
  2002年12月,刚刚调任浙江两个月的习近平同志来希望新村调研。冬月的山村风冷雨急,习近平同志自己撑着伞来到了杜学集家……
 
  杜学集的新房才造了一层,红砖散摆在屋外,墙也没粉刷。习近平同志屋里屋外仔细看了一番,站在雨中亲切地和老杜拉起了家常:“平时穿什么衣服?”“吃的菜哪里买?”“盖房花了多少钱?”……
 
  “没想到,他还专门看了我家的存粮柜,又打开菜柜看我们中午吃什么菜。”回忆往昔的情景,杜学集脸上溢满幸福……
 
  去基层、看实情,是习近平同志一贯的工作方法。刚到浙江的118天里,他就跑了11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匆匆扒几口,立刻赶往新考察点。
 
  通过大量调研,习近平同志发现了当时浙江发展的一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经济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但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平均数不是大多数”,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在金华浦江,县里开了上万家水晶加工小作坊,污水直排把溪河染成了乳白色,村民们守着大江却没水喝;在湖州长兴,因蓄电池、粉体等高污染产业,村民要戴着口罩才敢出门;在杭州萧山,满眼别墅,风一吹却塑料袋乱飞……
 
  不独环境脏乱差,不少村子的公共服务也让人不满:有车开不进村,小病找不到医生,农闲只能打牌……因为交通、医疗、文化设施缺乏,农村总是留不住人。
 
  一路调研,一路思索……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从调研看,群众对整改农村环境的意愿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做什么!
 
  2003年6月5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拉开序幕。
 
  在全省“千万工程”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至2012年,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到2015年,全省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会议结束仅6天,习近平同志又风尘仆仆地来到东阳市花园村调研。头顶烈日,习近平同志从田间地头到农家村舍,一路走一路看,郑重地叮嘱随行同志:必须着力改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善于创新工作的思路,不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花园村立即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着重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
 
  15年过去,如今花园村公园内,数万株牡丹花盛开,娇艳袭人。站在高处四望,村里田园、民居、景观、湖泊错落有致,宛若一个大花园。
 
  “现在你看,村里人住上了现代化排屋,小区旁就是大公园,空气好,水干净,一点不比城里人差。”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言语中透着自豪……
 
  “千万工程”不能“一刀切”;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在各地有序开展“千万工程”时,习近平同志不忘强调:浙江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我们始终强调不要“一刀切”;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各不一样,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和纯农业村庄也不一样,加快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
 
  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是典型的山区地貌。2003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从淳安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来村里调研。当听说村民由于缺柴砍秃了山岭这件事后,便指导村民建沼气。
 
  沼气建成后,他再一次来到下姜村,兴致勃勃地听村民姜祖海谈沼气使用情况。听完,他幽默地说:“要论建沼气,我也算得上是半个专家。20多年前我在陕北农村当支部书记时,建起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村……”
 
  10多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姜祖海的家里。姜祖海正在用沼气灶炖肉,蓝色的火苗呼呼响。屋里弥漫着肉香,姜祖海一脸满足:“厕所、猪圈、鸡舍里的脏水都流进了密封的沼气池子里。不但家里干净了,村里生态也好起来了。”姜祖海家的院坝地势较高,他指着绿油油的群山说:“你瞧,山上的林子茂密得无法下脚。各类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回想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模样:山被砍成了‘瘌痢头’,污水到处流……”
 
  宁波市象山县大沙村,是典型的海岛地貌。在这里,习近平同志叮嘱当地干部:开展“千万工程”,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岛风光的优势。随后,沿海植物造景、观景平台、边坡生态设计等整治工程陆续上马,有典型海洋特色的“渔家乐”开了起来。“面朝大海,我们一起安营扎寨”的营销语一经推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浙江人文底蕴深厚,许多古建筑、古村落都深藏在农村中。开展“千万工程”,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该怎么处理?
 
  2003年6月11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东阳市吴宁街道卢宅,深入视察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群落。当时,卢宅多处已破损严重,附近民房也较为杂乱,被列为整治对象。
 
  开展“千万工程”,是否要将卢宅连同破民房一起整治了?有人建议:干脆都拆了,省事;建新的,更漂亮。
 
  习近平同志提出,实施“千万工程”,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要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
 
  习近平同志的叮咛,给浙江古建、古村的保护与整治指明了方向。东阳市在实施“千万工程”的同时,竭力做好了对卢宅等古建筑的保护。如今再来卢宅,走在老街的石子路上,看着斑驳的墙壁、屋檐下摇曳的灯笼、老街旁的传统店铺,仿佛置身于那段早已飘逝的悠悠岁月。
 
  “千万工程”只有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要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欠发达地区要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
 
  “千万工程”,让脏乱差的农村渐渐变美。但“美”还不够,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
 
  2003年9月2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站在刚建成的农民新居前,习近平同志说:“千万工程”只有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要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欠发达地区要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
 
  “当时我们只想着环境整治这一步,习书记想得更长远,给我们提了醒。”湾底村党委书记吴祖楣回忆,“听习书记的话,第二年我们就成立了旅游公司,开发休闲游,走上了农旅一体的发展路子。”
 
  2005年8月3日,习近平同志戴着草帽、冒着酷暑,整整一上午在桐乡调研,再次指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必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
 
  实施“千万工程”,要靠建设美村,也需要以发展强村、抓反哺富村。村子有产业,村民有就业,“千万工程”才能走得远。习近平同志多次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文章,阐述对实施“千万工程”的看法。
 
  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桐乡市和濮院镇加大了对下辖永越村的帮扶。永越村有了“外援”,在推进乡村整治的同时,又贷款120多万元,建起了75间门市部,发展羊毛衫产业。村里赚了钱,开展“千万工程”又有了更充足的资金。
 
  两座对峙的黛色山峰夹拥出一带椭圆形的海湾,拳头大的鹅卵石在海水激荡下发出哗哗的响声。远处海湾里,渔火点点。这里,就是浙江舟山大名鼎鼎的渔村乌石塘。
 
  乌石塘有名,是因为这个渔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浙江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创下了年产万吨鱼的纪录。不过,近些年,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渔民生活举步维艰……
 
  “千万工程”让渔村再次兴盛起来。结合村容整治,当地政府提出“渔民上岸、游客下海”的新方略——鼓励渔民上岸办渔家乐,吸引游客下海泛舟垂钓。全村几乎家家都开办渔家乐,来村里打工的外地农民工近千人。
 
  这几天到义乌市何斯路村,定会陶醉在薰衣草芬芳的香海里。义乌鼓励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何斯路薰衣花园、赤岸“欢乐田园”、上溪“十里桃花坞”、义亭“十里红塘飘香”、后宅“四季果园”……陶醉山水之乐中的农民,个个挣得盆满钵满。
 
  “千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包括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在内的各项建设,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
 
  推进“千万工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习近平同志总是循循善诱,和大家一起找出解决办法。2006年1月4日,习近平同志到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调研。中午,在党员活动室,习近平同志坐在大家对面,和颜悦色地说,推进“千万工程”还有哪些困难?
 
  “‘千万工程’搞了三年,之前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硬骨头总难见成效,愁。”
 
  “我们村底子薄,缺资金,有些环保项目上不了。”
 
  “上面工作考核压力大,有些干部思想包袱重、畏难情绪大。”
 
  ……
 
  知道习近平同志务实,镇村干部的讲话也实打实。
 
  尽管已到饭点,习近平同志仍坐在会议室里,边听边记,不时插话……
 
  习近平同志不断勉励大家,同时也叮嘱随行人员:实施“千万工程”,越往后越难,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只靠干部的力量也不够,必须由党委、政府牵头,各部门广泛参与。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也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千百万农民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始终都是为了人民。习近平同志在2006年的“之江新语”中谈到“千万工程”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民本观点:“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包括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在内的各项建设,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
 
  在习近平同志指导下,省里陆续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财政预算内农业投入资金成倍翻番等政策,同时设立驻村特派员和指导员制度,推动“千万工程”稳步向前。
 
  事实证明:只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切实捍卫他们的民主权利,就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过去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村民日夜紧闭门窗,苦不堪言。尽管村干部一遍又一遍吆喝着清理垃圾,嘴皮子都磨破了,然而收效甚微。“千万工程”开始后,村委会改变工作方式:“村庄整治从何入手?”问题交给村民去解。
 
  “清理垃圾。”大家异口同声。于是,老大难不再难了:不用动员,村民人人动手,个个争先,全村足足清扫出500多吨垃圾!垃圾清除后,生态公园正式动工,青石板铺上了,古民居留下了,绿荫遍地,连对环境十分挑剔的白鹭也成群在此安家。
 
  绍兴柯桥区孙端镇皇甫庄村内有一座垃圾山,年代久远到没人说得清起源。这回,村民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把垃圾推出去,在垃圾山底部,甚至清出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垃圾!
 
  ……
 
  “感谢习近平同志。‘千万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浙江百姓这样评价。
 
  牢牢遵循习近平同志对“千万工程”的指导,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不停步,推动“千万工程”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推进,再到深化提升
 
  习近平同志绘就的 “千万工程”这张惠民蓝图,浙江历届党委、政府依然孜孜矻矻地实施。
 
  2008年开始,“千万工程”从前期的示范引领阶段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再接再厉,再用一个5年,将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整治一遍。”
 
  以示范村为标杆,浙江所有乡村都广泛行动起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更高目标:“村容村貌最洁净、人居环境最优美、基础设施最配套、公共服务最完备。”
 
  农村村容村貌的特点是人居分散、污染面源广,如何做到村容村貌最洁净?
 
  走进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记者找到了答案。这里所有溪沟清水淙淙,路面干干净净。村主任周忠莲把这归功于县里的“清水治污”工程:就近的三五户村民,合建一个污水池,家家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池中,然后通过简易厌氧池、湿地处理池、沉砂池层层过滤净化排出清水。这样一来,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最后排出的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09年,环溪村被列为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
 
  桐庐是浙江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2008年起,浙江每年新建100个镇乡级污水集中处理厂,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全省镇乡污水集中处理厂全覆盖。
 
  农村面源污染,散养生猪是其中一个原因。浙江陆续开展生猪退养工程。
 
  嘉兴市,用5年时间打了“三大战役”:一是生猪退养,数量从300多万头减至18万头,养殖模式从“低、散、乱”向规模化、生态化转变;二是全市开展洁化、绿化、亮化、美化;三是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全域景区化打造。
 
  如今,走进嘉兴秀洲区潘家浜村,翠竹篱笆内,菜畦青青;曾经的猪舍、牛栏,竟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厅……看着河道中旋转的水车,村支书章何兵说:“现在河道水质已接近上世纪90年代水平。我们用5年的努力,追回了曾经的‘时光’。”
 
  农村面源污染,固体垃圾体量很大,浙江实施了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在绍兴市上虞区祝温村,每天上午10点,保洁员李玉英都会将自己包干的几个垃圾箱和公厕清理干净,用垃圾车运到邻近几村共用的垃圾临时中转站。“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让村庄的垃圾有了归宿。
 
  人居环境优美,住房是关键。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宁波吃了“第一只螃蟹”。北仑区大同村的360多户农民,一直盼望建新村盖新房。但全村农房建设分散,每户占地面积很大。要建新村,既少资金,又盘不出新土地。区、镇、村三级协商,决定在大同村试行宅基地集约利用。通过村宅基地出让,既省出了一半的土地,农民又获得了建设资金,农民的“死资产”变成了“活财源”。建成后,大同村村民每户平均能分到两套住宅,而村民的农民身份不变、村里的福利不变、土地承包权不变、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分红权不变。
 
  推进基础设施最配套、公共服务最完备,浙江同样不遗余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了等级公路、邮站、宽带“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
 
  “实施‘千万工程’,我们牢牢遵循习近平同志‘把以发展强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指示,继续把助农增收贯穿工作的始终。”继赵洪祝之后接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夏宝龙同志这样说。
 
  丽水市云和县,是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经济落后的山区县。2012年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以来,全县先后建成48个小区,安置下山农民31495人,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农民搬了新居,如何留得住、富得起?云和大力扶持木制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全县732家木制玩具生产企业,为进城农民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
 
  落实“千万工程”,温州市高精度实施“产业美”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在乐清,到位财政资金2600万元,建设了52个铁皮石斛产业集聚区项目;在泰顺,启用1500万元资金支持山茶岚牧场等项目建设;在文成,投缘花海农业观光园、邱老汉生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投产后,迅速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从2012年起,“千万工程”进入深化提升阶段。浙江在推进“四美三宜二园”的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又把“加强公共服务”和“推动以文化人”当作“千万工程”的两翼,在农村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整合过去的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等,改建而成文化礼堂,内设“好人榜”“寿星榜”“模范榜”等,乡约村规上墙,好人好事上榜,内容既乡土又生动。
 
  文化礼堂,既传承了乡土文化,又弘扬现代文明。目前,浙江已建成7477个农村文化礼堂,有工作指导员2000余人,文化礼堂管理员8000多人,志愿者10000多人。“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众对文化礼堂赞不绝口。
 
  新时期,“千万工程”在浙江实践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继续扎实做好“千万工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聚焦农民办事难等问题,推动农民办事更便捷、生活更美好。
 
  “最多跑一次”改革,便是落实“千万工程”的举措之一。两年来,浙江全面推进“一窗受理”向县、乡、村延伸、下移,农民生活更便捷。现在,“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已在浙江全面推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把事情办好。
 
  得益于“千万工程”,对“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浙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十五年擘画,十五载生聚,如今的浙江是怎么一种状况?
 
  漫步绍兴柯桥,古纤道卧于一湾碧水之上。在桥上,能看到水草摇曳、鱼儿嬉戏。河边散步的安昌镇居民俞志桓感慨:“我在这里住了50多年,原本以为再见不到清水螺蛳了。现在,这水又同我们小时候一样了。”
 
  在平原水乡绍兴,出门就遇河,抬脚得用船。过去重发展不重环境,百姓埋怨“钱多了,水脏了”。实行“千万工程”后,“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重回水乡。
 
  走进温州市永嘉县坦头村,一幢幢白墙灰瓦房屋十分惹眼。村子里古树成荫,绿草茵茵。优雅的环境,比起市区公园来也毫不逊色。“以前是‘违章建遍地,猪舍飘臭气;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现在是‘村民住排屋,游客溪边住。室外四季花,溪沟多鱼虾’。”坦头村村支书王忠建用两段打油诗说明了前后的变化。
 
  山区县江山市大陈村,家家院子里鲜花怒放,民居墙上蔷薇扶摇,一架架紫藤蔓延在街巷深处……走进村子,宛如走进了童话世界。海岛县岱山县,全县74个社区村向美丽要“红利”,已基本形成“全域精品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的全域大美格局。
 
  ……
 
  不独硬件,深化“千万工程”,浙江还大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科技、培训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向农村延伸,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心村为主要平台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
 
  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到2014年底,浙江全省97%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80%以上农户实现无害化卫生改厕、94%的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至2017年底,全省2.7万多个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
 
  “千万工程”带来了环境改变,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的素质:“礼让斑马线”发端于杭州,如今已普及整个浙江城乡。“多少年来,农村吃瓜子抽烟,垃圾随地一丢。现在我们像城里人一样,瓜子皮、烟蒂头自觉放进垃圾桶!”安吉县高家堂村村民陈水木这番话朴实里透着自豪。在柯桥区,农办副主任尹伟梁讲了个故事:村里环境检查发现一块西瓜皮。第二天,放瓜皮的村民主动来道歉,愿意给村里当三天义工……
 
  “千万工程”成风化人,带来了文明和谐,也让浙江有了更深层次的美——连续10多年,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
 
  江山市区西北部山麓大陈村71岁的村民汪衍勤说:“老百姓的梦想其实很简单: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就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记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