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工作 > 社会宣传 >

张代理:为中小企业定制生存新模式

来源:青岛日报时间:2018-04-19 14:08

   “现在这个时代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酷’,但是在这个酷的时代,如果没有特别的、创新的思维,将是一钱不值的。”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掌舵人张代理这样阐释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
 
   2—3秒打版、每天4000套服装,在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特智能”)的车间内,个性化定制服装的生产有着工业化大生产的速度,一套定制服装从下单到出货,只需7天。
 
   张代理耗费12年时间、花费数亿元打造了全球首个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信念——不仅为酷特智能找到一条转型的道路,更为工业中小企业探索一种可复制的全新生存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中小企业不断经历着“成长的烦恼”。这些企业的建立者及掌舵人则不断以创新的思维,调整着企业前进的步伐,期待着基业长青。“疯狂”大胆而又踏实肯干的张代理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
 
   企业生产要“有的放矢”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库存成为困扰工业企业的一大问题,是企业发展亟须突破的“天花板”。
 
   而酷特智能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生产线上的每一件衣服,在生产前就已销售出去,在服装行业的“寒冬”中连续六年逆势增长。
 
   一些企业会选择将解决问题的压力向销售一端传导,但在张代理看来,企业应该首先转变生产观念,从源头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次生产都不能是盲目生产,而应该是有的放矢的。”张代理说。他口中的“有的放矢”,指的是由需求直接驱动生产。酷特智能车间内的每一件服装背后,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户订单,每一件服装的生产都是客户需求直接驱动的,而不是管理部门排计划或拍脑门的决定。
 
   从传统服装行业起家的张代理,深知传统生产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弊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模糊的市场预期、变幻的价格曲线,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的巨大风险,即使主要面对出口加工的企业,也面临着国际品牌商的利润压榨和违约风险。因此,在张代理带领酷特智能进行自我变革的道路上,需求直接驱动生产一直是企业的金科玉律,个性化定制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提起个性化定制,很多人曾对张代理提出过质疑:莫非要回到工业前时代,一个月只做几件,企业经营和员工生活要如何维系?质疑者中,也包括酷特智能的员工,甚至有员工觉得董事长有“神经病”。
 
   但是,张代理心中的个性化定制并非如此。“新技术时代的个性化定制不是要改变工业化生产的根本,回到过去的‘一间店、几个裁缝’式的传统定制,而是要利用新技术提高工业化生产方式,以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他这样告诉记者。
 
   个性化定制易,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难,但张代理并没有因此退缩。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尝试利用数据而非人工,全流程驱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现在,包括曾经的质疑者们都对酷特智能的成功竖起了大拇指,但探索的艰辛只有张代理自己知道。由于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和生产流程可以照搬,从量体方法、打版、到生产线改造,张代理都要自己摸索。他甚至在流水线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工位,与技术人员天天埋头研究。他会经常拿一个笔记本四处找人开小会,商量好了立即就能改动生产线。
 
   如今,在酷特智能的生产流程中,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都以数字呈现,形成生产数据,并始终在企业平台上实时流动,指导每一个工序的生产。其自主研发的个性化智能生产系统,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破解了量体、打版等制约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的瓶颈。酷特智能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与工业化生产的完美融合,工厂内一天可生产4000套定制服装,一套个性化定制的服装从下单到发货,只需7天。
 
   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张代理发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背后的逻辑和算法是通用的,于是,他组织参与工厂转型改造的信息、工程、技术人员,从中总结、提炼出一套适用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SDE(Source Data Engineering源点论数据工程),对外输出,帮助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酷特智能已经签约改造服装、鞋帽、机械、家居、化妆品等数十个行业的近百家企业。
 
   企业变革的根本在人
 
   企业变革的根本在于人、在于意识。在张代理看来,企业的变革必须是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变革,不仅要有生产流程的改造,还要有颠覆式的组织和管理改造。
 
   “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进步与应用让这个时代的沟通变得更加直接和扁平化,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方法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张代理表示,“企业的个性化生产完全靠数据驱动后,企业的领导化、部门、科层以及审批等原来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甚至可能会阻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要完成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变革。”
 
   张代理提出了企业的“治理之道”。在这种全新的管理哲学下,企业组织架构趋于扁平,中层管理人员不复存在,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从打工者与雇佣者的模式中走出来,管理方式由过去的企业管理变为如今的自我治理。
 
   酷特智能正在实践着这种管理哲学。在车间内,记者看到,员工们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但整个车间内却并没有一位车间管理人员。目前,张代理已经砍掉了包括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等在内的80%的生产管理岗位。而且,企业中不再保留传统企业中的“领导”,员工只有分工和承担职能的不同,不再有科层的划分。
 
   “每个员工都能在数据的驱动下,准确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等原来的管理层就不再需要了。”张代理说。在他看来,数据驱动高效率的生产,而原先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复杂层级以及层层管理、审批的机制反而会拉低企业的效率。
 
   由受人管理变为自我治理,员工的积极性要如何保证?张代理表示,没有了上下级、领导之分,每一位员工都变成了企业的合伙人,从被监管到自我监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这种身份的转变,本身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员工积极工作的意识。同时,在酷特智能的数据驱动生产模式下,员工的工作量是随时可量化且清晰可视的,员工可以随时自我激励,将“为企业老板打工”的想法转变为“为自己打工”。
 
   在向其他中小企业输出生产模式的同时,张代理也在输出自己的这套管理哲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阿里、腾讯、华为、海尔在内的一万多家企业参访团来到酷特智能参观,他们意欲了解的不仅是张代理打造的生产模式,还想与这位企业家深度交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
 
   张代理也十分乐于与其他企业的当家人交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因为,他的想法始终是要为中小企业“定制”全新的生存模式,最终取得多方共赢,而不仅仅是解决酷特智能的发展问题。正如他一再强调的,作为服装企业的酷特智能只是一个实践的样板。
 
   一切数据化可解决传承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进入“新老交替”时期,诸多民营企业家在思考如何将企业更好地传承下去。今年63岁的张代理也不例外。
 
   对酷特智能的传承,张代理并不担忧。在将“酷特模式”复制到30多个行业的近百家企业之后,他找到了一直在探寻的工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全新生存模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找到了企业传承问题的答案。
 
   早在几年前,酷特智能开始了“新老交替”,张代理逐渐将企业的业务放手给他的女儿。在他看来,酷特智能目前正在践行的数据驱动模式,令传承变得十分简单。“一切都依赖于平台上的数据,企业的一切都是数据化的,企业发展不会因为经营者的变更而出现太大变化。”张代理自信地表示。
 
   他说,如今,企业的数据化不仅表现为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变革管理方式,数据还成为了酷特智能流程诊断的重要工具。
 
   “生产过程中任何时间节点,都可以对所有的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统计,统计的结果完整地呈现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及时总结、改进自身的生产管理。”张代理说,在传统的生产企业中,企业经营的健康状况需要按照月度甚至季度来进行总结评估,这种方式容易产生经营盲区,无法保证企业在走错经营方向前及时止步,而酷特智能用数据实时监察的方式,能令经营者随时掌握企业状况,有助于及时改进企业的失误并使其快速成长。
 
   酷特智能的传承仍在平稳地进行着,女儿张蕴蓝也越来越能够独当一面。2017年,张代理对酷特智能的企业品牌进行了升级,将这层传承之意嵌入其中。在全新的品牌中,原先的“酷特”后面加入“云蓝”两个字,变为“酷特云蓝”,女儿的名字被加入其中,寓意“酷特模式”下的新老交融。
 
   “酷特代表的是我,是老一辈企业家的变革和创新;云蓝代表的是我女儿,是企业的未来。”张代理如是解释。
记者:admin